有史料記載,宋代的文豪朱熹嚼檳榔嚼得滿臉大汗,性情耿直的蘇東坡也曾“紅潮登頰醉檳榔”。到了清代,檳榔更是成為皇室貢品?;适页蓡T嗜好檳榔,各級官員自然上行下效。嚼食檳榔的習慣雖古已有之,但很長一段時間僅在上層社會中流傳。
然而,湖南湘潭卻是個例外。大戶人家嚼食的檳榔,在民間也一直廣為流行。在明朝政府實行“海禁”期間,原本就發(fā)達的水運更使湘潭成為江南的水運樞紐,內(nèi)陸各種貨物在此集散中轉(zhuǎn)。在這些南來北往的貨物中,以藥材居多。因此,當時的湘潭被稱為“藥都”。這些藥材中,有一味藥利潤巨大,來自海南等地,在湘潭進行簡單的加工后,可以數(shù)倍的價錢,再販賣出去。這味藥就是檳榔。
據(jù)《湘潭縣志》記載,一斤檳榔在湘潭的價格大概是三百文,到了武漢就變成了一兩,一兩相當于一千五百文,運到江浙后價格可再翻一番。到了京城,就要賣到四兩銀子一斤了。當嚼干檳榔的習俗在其他地方慢慢消失時,唯獨湘潭依托于藥市保留了下來。
檳榔很早就進入了湘潭尋常百姓家,成了一種大眾食品,并已經(jīng)深深融入了湘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。